中国科技馆2024年全国科普日开展多项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15

点击量:

  

中国科技馆2024年全国科普日开展多项活动

  2024年全国科普日,正逢中秋佳节,中国科技馆从策源、融合、汇聚三个关键词开展系列活动,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

  策源,即是锚定科技强国新目标,汇聚科普新动能,将中国科技馆打造成展教研一体化策源地。邀请科学家与青少年手拉手开展项目式教学,举办“星耀中国科创未来”系列展览将前往井冈山、遵义、延安、临沂、香港、澳门展出,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设立“北辰实验室”,结合“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精神研发展览展品强调首台首创等。

  新活动:科普日期间,面向科技前沿,邀请科学家与青少年手拉手开展项目式教学。活动基于真实科学研究情境导入,围绕“建设具有一定真实功能的外星科考站”任务,招募心怀梦想、热爱科学,具备探索精神和实践毅力的青少年参加挑战,与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一起设计建构自己的大科学、大工程装置。活动过程将围绕“科学思维和方法”训练与培养的核心目标,以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为教学理念,重点组织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广泛参与,联动科学家、工程师、教育专家、科技教师队伍,助力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活动依托强大学术资源支撑,“建设外星科考站”选题来源于真实的科学研究情境。围绕“建设外星科考站”选题,活动汇聚科学家们的前沿科技成果,展示最新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包含FD-09低速风洞模型展示、户外自重构蜗牛机器人集群实物展示、齿肋赤藓(具备火星生存能力)实物展示、“行星风假说”模型展示以及月壤水分子研究成果展示。

  此外,9 月 19 日,中国科技馆联合中国防痨协会共同举办“提升科学素质共享健康生活”202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杨晓光教授就结核病与健康作科普报告。

  9月23日,中国科技馆将面向公众开展“科学家与青少年共筑未来暨‘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武向平院士围绕宇宙探索主题为青少年带来院士科学人文课,并现场对话青少年,作为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系列活动之一,活动同步邀请全国各科技馆(10所左右)作为分会场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同步观看直播,并与院士提问互动。

  新展览:“星耀中国科创未来”系列展览持续展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科技馆推出“星耀中国科创未来”系列展览,包含“共和国血脉”“无声的惊雷”“拳拳报国芯”“向南极出发”四套,以科技创新为主线,聚焦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投身科技报国、科技强国伟大事业的接续奋斗,展示75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伟大成就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弘扬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等。

  内地四地巡展:系列展览国庆节后分别前往井冈山(“共和国血脉”)、遵义(“向南极出发”)、延安(“拳拳报国芯”)和临沂(“无声的惊雷”)四地巡展,这四地都是中国人精神谱系中的精神所在地。香港澳门巡展:系列展览的前3套将在香港科学馆、澳门科学馆展出,潜移默化对广大港澳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促进港澳人心回归。

  中国科技馆围绕科普展教研一体化策源创新,设立北辰实验室,在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基础上,协同高校、科研机构等广泛合作,探索构建广泛联系产学研各个主体的产品创新枢纽、研发平台和工程转化平台。

  新形式:与清华大学共建展品创新设计实践基地,连续7年组织学生进行展品创新设计,打造开放性、高水平的科普展品创新设计平台和大学生工程实践平台。与重庆大学共建“科普创新实验室”,以开展科技成果科普化与展品创新设计为目标,服务科技工作者提升科普工作水平。与中船七一四研究所共建“海洋科幻实验室”,合作开发科幻主题作品,突破科普传统形态打造新热点。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共建“空气动力与未来飞行实验室”,围绕空气动力和无人机合作开展科普创作与实施。与中央美院拟共建科普美育实验室,跨界合作进行科技主题的艺术创作。与北京科技大学战略合作,联合开展科普实践基地建设、展览研发及人才培养。

  未来,以中国科技馆北辰实验室为中心,将逐步构建跨行业、泛主题、多类型、新机制的科普实验室矩阵,努力将科技馆建设成为科普展教研一体化创新的策源地,科普资源跨界协同平台和科学资源汇聚中心。

  融合,即是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包括推出《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沉浸式舞台剧,举办“未来之声——AIGC音乐科技之夜”AI音乐会活动等。

  首次推出《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沉浸式舞台剧。该剧以天关客星和蟹状星云的关系为引子,以古今大科学装置——水运仪象台和拉索(LHAASO)观测站为载体,以北宋苏颂等科学家和当今科技工作者之间跨时空交流为线索,通过古今中外科学文化交融事件以及北宋时期以天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的璀璨盛况,展现华夏文明开放包容的文明特质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以古喻今,彰显当代科技工作者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万众一心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该剧包括两部分:一是沉浸式实景剧,在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以及公共空间区域,进行实景化表演,营造沉浸式观演体验。二是沉浸式舞台剧,在中国科技馆多功能厅,通过多空间舞台、场景化舞美、互动式表演、故事化戏剧化连贯性剧情,采用声、光、电、舞、美、化结合的手法,打造剧场沉浸式演出。

  首次举办“未来之声——AIGC音乐科技之夜”AI音乐会活动。活动由中国科技馆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共同举办,旨在通过AI技术与音乐的深度融合,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示科学与艺术、科学与文化的融汇共生,拓展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视野,探索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激发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

  活动将于9月20日 19:30--21:30开展直播。整场活动分为“星际起航”“时光织梦”“心灵家园”“未来交响”和“星际回声”五个篇章,通过音乐讲述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故事。节目的主要形式包括AI声音景观、AI音乐科普故事、AI虚拟合唱等,并与中国科技馆经典展品深度结合,呈现和谐、炫酷、华丽的视觉效果,打造沉浸式观演体验。

  汇聚,即是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包括举办“论道科普”展览创新系列沙龙,举办《北辰对话》,实施探路者计划等。

  举办“论道科普”展览创新系列沙龙。为提升科普创新能力,以优质科普展览服务广大公众,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国科技馆全新推出“论道科普”展览创新系列沙龙活动。“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立足于打造展览创新交流的开放性平台,每期聚焦一个话题,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共话科普。期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汇聚多方智慧,跨界融合、交流碰撞,共同为展览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截至目前已举行六期沙龙活动,围绕“科幻主题展览创作”“基础科学的科普新表达”“国际视角下的科技馆展览展品创新模式”“围绕儿童教育的科技馆展览创新”“科普新格局下的泛在科技馆构建”等主题展开探讨。

  第七期活动,将以“科技博物馆的未来:破壁·跨界·升维”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科普场馆,以及科技、文化、艺术与教育领域等专家,以理念革新、破壁跨界为战略核心,贯通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精神养成、文化涵养,探讨科技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探索科技馆行业创新转型的路径和机制,全面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推出《北辰对话》。作为中国科技馆精心策划的对谈栏目,《北辰对话》聚焦科学文化领域前沿观点和热点话题,在对话和交流中探寻科学文化的北辰之光。节目开启全新的“线上+线下”“对谈+互动”模式,由中国科技馆专家担任话题召集人,邀请跨领域专家学者共享观点、洞察本源、引发思辨,通过精品影视产品,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文化滋养。《北辰对话》科学文化栏目拟推出“数学之道”节目,将围绕“数学之美”“数学文化历史典故”“以数学为代表的基础科学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展开,旨在激发公众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公众感悟科学的力与美,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科学”计划通过为科技工作者参与志愿服务搭平台、建机制、促生态,打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服务精准的志愿服务项目,拓宽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渠道,构建特色鲜明的科技馆科技志愿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自身优势和特长,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的使命感,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科普公平普惠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侯云德、钱七虎、李德仁院士等23位院士先后被聘为中国科技馆“专家志愿者”。

  此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完成更新,增添了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薛其坤院士的手模和寄语,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预计到2024年中秋节期间,中国科技馆全年接待观众将突破400万人次,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占48.4%。中国科技馆自1988年正式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超7000万人次,一直将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作为重要职责和使命。(陈硕)

标签: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86 0000 88888

微信咨询
微信二维码
返回顶部
×微信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eixin8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